通讯:化石医生修复“亚洲第一龙”
日期:07-16 来源:未知中新网成都7月16日电 题:化石医生修复“亚洲第一龙”
作者 贺劭清 王鹏 李云舒
“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1.64亿年之久,而人类的演化史即使从南方古猿算起,也不过数百万年。虽然我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球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,但通过对恐龙等古生物的研究,可以了解地球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,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,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。”站在刚完成重新修复装架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旁,成都理工大学教授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家欧阳辉感叹,每当人们走进恐龙展,一场现代地球主人和远古时期地球霸主的“对话”就此展开。
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恐龙之一,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骨架复原全长约24米、肩高3.5米。2021年,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对合川马门溪龙化石进行了“体检”,并针对其出现的化石骨骼断裂、钢支架锈蚀等现象,以及姿态不够准确等“病症”开启大修。
有别于以绣花功夫修复文物的“岁月静好”,恐龙化石修复现场显得粗犷十足。尚未进入修复中心,就先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。尘土飞扬的室内,化石修复师们有的手持气动打磨笔小心“抠出”化石骨骼上残留的围岩,有的忙着用石膏翻模补全恐龙骨架缺失的部分,有的则操作钻床在已画好钢梁上打孔,为固定骨骼化石做准备。
恐龙化石的修复装架会经历清除化石上的围岩残余、粘接破碎化石、石膏补全化石、铁件加固化石,以及将金属扣件焊接在钢梁上固定化石等多个步骤。而作为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,合川马门溪龙标本的修复工程量巨大,而且这还是它1965年首次装架后所经历的第一次大洗礼。
“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发现时虽然脊椎保存完整,但缺失头骨和前肢。”欧阳辉曾于上世纪80、90年代两次发现包含头骨的马门溪龙完整骨架化石。他介绍,更早时期,由于对中国大型蜥脚类恐龙的认识有限,合川马门溪龙化石于1965年在北京首次装架时,中国恐龙研究之父——杨钟健先生不得不为它装上了北美梁龙头骨的复制品。随着新化石发现,人们对马门溪龙认识加深,科研人员才为它换上了本属于它的正确的头骨。
此次合川马门溪龙的大修,除了根据新化石发现为合川马门溪龙增加了尾椎数目之外,还对姿态进行了调整。“马门溪龙的长脖子由19节长形颈椎构成,颈椎数为已知恐龙最多,过去我们的科普图书里,把它画成像长颈鹿一样高仰脖子,啃食高大乔木。”欧阳辉说,自己过去在整理马门溪龙化石材料时曾经发现,马门溪龙的颈肋与颈椎平行延伸,起到加固其长颈的作用,同时也限制了颈部的活动范围,不能自由地弯曲,只能以低缓角度斜伸出去,否则,长长的颈肋就可能刺穿它的脖颈。
恐龙装架需要最大程度还原恐龙生活的真实场景,成都理工大学的恐龙修复师们根据最新科研成果,重新调整了合川马门溪龙长颈的角度,竖起了它的肩胛骨。此外,修复师们还对其进行了表面防风化处理,涂上了能隔绝空气水份的保护剂。经过为期两年的修复,合川马门溪龙终于在距其生活年代1.5亿年后,再现了完美风采。
“最近20多年来,中国科研人员在新疆发现了更大的中加马门溪龙,在河南发现了复原长达38.1米的巨型汝阳龙,但合川马门溪龙仍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完整恐龙中的最大者。”欧阳辉透露,修复后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已搬入新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馆(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),目前还在展览的最后调试中,届时观众除了近距离观赏这具久负盛名的“明星”恐龙外,还能借助AR技术、全息投影,切身感受地球的诞生与地质的变迁,以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。
上一篇:每天生产冰块铺满6个篮球场 上海一制冰工厂供不应求
下一篇:张小泉致歉:常规刀具可拍蒜 一些硬度较高的有断刀风险
联系我们:中侦之窗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